指數決策交易站
指數決策交易站

積極開展臨床相關研究

时间:2025-05-09 06:07:01来源:

黃芪為補氣之聖藥,黄芪化学和药是成分中醫臨床常用之品,藥用曆史久遠,理作主要含有黃酮類、用研皂苷類、究进多糖類等化學成分,黄芪化学和药具有調節免疫、成分保護心血管與神經係統、理作抗腫瘤、用研護肝、究进降糖、黄芪化学和药抗衰老等多種藥理作用。成分應以臨床療效作為研究的理作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開展臨床相關研究,用研以期加快黃芪及其製劑的究进進一步開發和臨床應用。

黃芪,又稱黃耆、綿芪、箭芪,豆科黃芪屬植物,為補氣之聖藥,是臨床常用中藥,藥用曆史久遠。現代研究表明,黃芪含有黃酮類、皂苷類、多糖類等多種有效成分,具有調節免疫、保護心血管與神經係統、抗腫瘤、護肝等諸多藥理學活性。筆者在文獻檢索的基礎上,對黃芪所含化學成分和其藥理學作用作一綜述。

1化學成分研究

1.1黃酮類成分

有研究表明,黃芪中所含黃酮類化合物為0.0074mg/g,是其重要的有效成分,主要包含有山奈酚、槲皮素、異鼠李素、鼠李異檸檬素、熊竹素、芒柄花素、毛蕊異黃酮、二甲氧基異黃酮、異黃烷苷、二甲氧基二芪皂氫異黃酮、紅芪木脂素、異甘草素、二甲氧基異黃烷、二異戌烯基異黃酮等30多種。黃酮類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病毒、神經保護、降血糖等多種藥理作用。

1.2皂苷類成分

皂苷類為黃芪中另一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腫瘤、心血管保護等作用。目前從黃芪及其同屬近緣植物中已分離出的總皂苷含量約為98%,主要含有皂苷Ⅰ、Ⅱ、Ⅲ、Ⅳ、Ⅴ、Ⅵ、Ⅶ,異黃芪皂苷Ⅰ、Ⅱ、Ⅲ及大豆皂苷Ⅰ等40多種成分。

1.3多糖類成分

黃芪多糖主要為葡聚糖和雜多糖,具有調節免疫、保護神經和降糖等作用。其中葡聚糖分為以α(1→4)(1→6)葡聚糖為代表的水溶性葡聚糖和α(1→4)葡聚糖為代表的水不溶性葡聚糖,雜多糖則多為水溶性酸性雜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組成。

1.4其他類成分

此外,黃芪中還包含氨基酸、微量元素(Sc、Se等)、蔗糖、維生素D、黏液質、苦味素、澱粉酶、亞麻酸、香豆精、核黃素、香草酸、尼克酸、異阿魏酸、阿魏酸、綠原酸、咖啡酸、煙酸、香豆素、澱粉E、胡蘿卜素、甜菜堿、煙酰胺、亞油酸、葉酸、羽扇豆醇、β素穀甾醇、棕櫚酸等其他多種成分。

2藥理作用研究

2.1免疫調節作用

多項研究表明,黃芪對機體免疫係統具有一定的調控作用。固有免疫功能方麵,劉印華等通過半體內法檢測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發現與正常組相比,給予濃度為5、10、20mg/mL的黃芪多糖溶液幹預後,免疫低下小鼠巨噬細胞吞噬指數、吞噬率均顯著升高。體液免疫功能方麵,範文彤研究發現,125、250、500、1000mg/kg黃芪多糖幹預後,可顯著升高環磷酰胺、荷瘤和放射損傷所致的免疫低下小鼠血清IgG含量。細胞免疫功能方麵,劉慧等通過流式細胞術和免疫印跡檢測,發現分別給予黃芪糖蛋白0.5、1.0、2.0mg/kg幹預14d後,與膠原性關節炎模型小鼠相比,外周血中CD3+CD4+IL-17A+Th17細胞比例顯著降低,CD4+CD25+Foxp3+Treg細胞比例顯著升高。

2.2心血管保護作用

心血管係統由心髒和血管所組成,心肌梗死、心絞痛、冠心病等為其多發病、常見病。有研究表明,黃芪甲苷可降低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組織損傷程度,促進血管新生,其機製可能與調控蛋白激酶D1/組蛋白脫乙酰酶5/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信號通路有關。高建嶺等將黃芪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治療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用藥20d後,發現黃芪注射液組不僅可緩解冠心病患者臨床症狀,提高臨床療效,還能改善其發病的病理學基礎,降低發病風險因素。劉亞靜等連續1個月給予冠心病患者黃芪總苷氯化鈉注射液(每日100~200mL,每日1次)治療,結果表明黃芪總苷氯化鈉注射液不僅可提高總有效率,還可降低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水平,改善血液流變性和心功能。此外,亦有研究表明,黃芪及其有效成分對心肌炎、心力衰竭、心肌纖維化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2.3抗腫瘤作用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黃芪及其有效成分對不同惡性腫瘤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如武建毅等研究表明,黃芪甲苷(0.3、1.0、3.0mg/kg)可顯著降低肝癌H22腹水瘤小鼠瘤細胞存活率、腹水量和最大結節直徑等指標,其機製可能與抑製血管生成,降低轉移相關基因、水通道蛋白表達有關。

雷琰等注射給予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黃芪多糖(每日250mg),連續用藥14d,不僅可提高總有效率,有效降低其外周血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糖類抗原125及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的含量,還可改善化學治療引起的骨髓抑製等不良反應。錢文軍研究發現,連續給予黃芪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靜脈滴注4個療程(21d為1個療程)後,可升高乳腺癌患者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血小板數量,並顯著改善紫杉醇聯合吡柔比星對術後乳腺癌的治療效果,減輕其骨髓抑製作用。另外,還有黃芪及其有效成分對宮頸癌、子宮內膜癌、胰腺癌等治療效果的研究報道。

2.4神經保護作用

顏玲等以右大腦中動脈阻塞再灌注大鼠模型為研究對象,觀察黃芪多糖對其保護作用及機製。結果表明,黃芪多糖(5、15mg/kg)可顯著降低模型大鼠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以及海馬神經細胞凋亡數量,改善其神經功能,其機製可能與促進海馬神經細胞黏附分子和c-fos的表達,阻止或逆轉海馬神經細胞凋亡有關。張潔妹等研究發現,急性脊髓損傷大鼠給予2mL/kg黃芪注射液,連續14d幹預後,可減少脊髓組織含水量,降低組織水腫程度,從而改善其神經功能。謝利霞等以PC12損傷細胞[由1-甲基-4-苯基吡啶離子(1-methyl-4-phenylpyridine,MPP+)誘導]和帕金森病小鼠(由四氫吡啶誘導)為模型,觀察黃芪甲苷對其的神經保護作用。結果表明,25、50、100μmol/L黃芪甲苷可顯著升高PC12細胞存活率,10、20、40mg/kg黃芪甲苷可增加帕金森病小鼠自發活動計數,且呈一定的劑量依賴性。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年10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黃芪異甘草素氨基酸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更多内容请点击【休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