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為我國中藥及其複方中常用的薄荷标志一種傳統中藥材,廣泛分布於我國江蘇、学成安徽兩地。分药近年來,理作發現薄荷具有抗腫瘤、用和抗抑鬱等生物活性,质量具有很大的物预開發應用前景。概括薄荷中的测研主要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質量控製狀況。究概薄荷的薄荷标志組成成分中包含多類化合物如揮發油類與黃酮類等,此類化合物作為其活性物質有著重要的学成作用與地位。基於中藥質量標誌物的分药核心概念,對薄荷的理作質量標誌物進行了預測分析,為建立和完善薄荷中藥材的用和質量標準提供參考和借鑒。
薄荷具有許多別稱,质量例如夜息香、野薄荷等,多年生植物,屬於唇形科,幹燥地上部分為其藥用部位。薄荷喜溫帶氣候,南半球地區鮮有發現,我國各地均有薄荷分布,其中人工栽培主要集中於江蘇、安徽兩地,且以這兩地為傳統道地產區。薄荷始見於《唐本草》,是我國常用傳統辛涼解表藥之一,薄荷味辛,辛味能散、能行、歸肺、肝經、性涼,因此我們可以將其用於疏肝行氣、利咽透疹、清熱、發散等症狀。薄荷藥用價值廣泛多樣,同時毒性較低,人工栽培成本低廉,因此薄荷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薄荷具有發汗解熱、中樞興奮、抗早孕、抗菌抗炎、抗病毒、驅蟲、健胃、祛痰止咳、鎮痛、鎮靜催眠、促透皮吸收等作用。目前國內外對薄荷的大量研究來看,揮發油類化合物是薄荷中最重要的活性物質。本文通過對薄荷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和質量控製狀況進行概述,並從中藥質量標誌物的角度對薄荷的質量標誌物進行預測和分析,以期為提高薄荷的質量控製提供一定的參考。
1 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
薄荷的組成成分中包含多類化合物如揮發油與黃酮,除此之外還包含有機酸、微量元素、三萜及甾體類化合物與氨基酸等。大量研究證實薄荷有發汗解表、消炎、止癢、止痛、保肝利膽等作用。以下對薄荷的主要成分及藥理作用進行總結。
1.1 揮發油類成分
薄荷的組成成分中包含揮發油類化合物,數量上一共包含薄荷酮、薄荷醇等近50種。陳智坤等對薄荷屬植物揮發性成分進行了歸納總結;楊倩在對薄荷的研究中使用GC-MS,驗證了薄荷中的近20種如L-薄荷醇、L-薄荷酮、胡薄荷酮、桉葉素等揮發性物質;周榮漢[7]將野生薄荷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氣-質聯用對其進行分析,歸納出6種化學型的揮發油成分,它們分別為薄荷醇-乙酸薄荷酯型、香芹酮型、芳樟醇-氧化胡椒酮型、氧化胡椒酮-氧化胡椒烯型、胡椒酮型以及薄荷酮-胡薄荷酮型。通過大量的研究文獻發現,薄荷中含有大量的揮發油類物質,我們一般也將其稱為“薄荷油”,其中主要成分的簡要介紹如表1和圖1所示。
1.2 黃酮類成分
薄荷屬植物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揮發油類還含有較多的黃酮類成分,目前已經分離出近10種黃酮類化合物。陳智坤等采用理化分析及MS、1H-NMR和13C-NMR分析鑒定出了薄荷中6種黃酮類化合物,並確定了各化合物的結構,他們分別為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香葉木素、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以及刺槐素。房海靈等利用質譜儀及核磁共振儀從薄荷提取揮發油後的殘渣中分離並鑒定出3種黃酮類成分:三羥基-4’-甲氧基黃酮(香葉木素),5, 7, 3’三羥基-4’-甲氧基黃酮(香葉木素)以及香葉木苷,這也是曆史上首次從薄荷屬植物中分離出前兩者成分。陸海峰通過超聲波乙醇提取法對薄荷中的總黃酮類物質進行了提取,結果表明薄荷中含有大量的黃酮類物質。綜上所述,薄荷中含有大量的黃酮類成分。
1.3 藥理作用
在臨床醫學上,我們多將薄荷用於治療肝氣鬱滯、麻疹不透、咽喉腫痛、頭疼目赤等症狀,同時對於神經上的神經痛或者皮膚問題如皮疹濕疹、皮膚瘙癢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王暉等通過實驗得出薄荷組成成分中的揮發油的主要成分薄荷醇可加強戊巴比妥的中樞神經抑製作用。山原條二等研究發現薄荷醇有較強的利膽作用。眾多研究和實驗表明,薄荷油中的薄荷腦、薄荷醇可以加快部分藥用物質的滲透和吸收。王微等實驗表明從薄荷屬植物中提取出的精油對許多種類的細菌具有明顯的抑製作用,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還原能力使得薄荷組成成分中的薄荷多糖能夠完成對細菌的抑製。除此之外,最近人們還通過實驗得出,薄荷中的普列薄荷成分能夠抑製人惡性子宮頸細胞、人肺癌細胞等癌細胞的形成和擴散,這一發現揭示出薄荷在抗癌方麵的巨大潛力,薄荷已經成為發展前景廣闊的抗癌藥物。綜上所述,薄荷的藥理作用十分廣泛,特別是其在抑製細菌上的效用、對中樞神經係統的抑製或刺激作用、抗氧化作用和抗腫瘤作用在國內外都有大量的研究,這將會極大促進薄荷的開發利用。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華中醫藥學刊》2021年3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薄荷,微量元素,桉葉素,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