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決策交易站
指數決策交易站

产保築牢穩產保供“壓艙石”

时间:2025-05-05 01:45:35来源:

良種配良技,压舱石築牢穩產保供“壓艙石”_南方+_南方plus

“我們絕不能因為連年豐收而對農業有絲毫忽視和放鬆”,手中有糧,配良心中不慌。技筑抓牢糧食生產,产保築牢穩產保供“壓艙石”,压舱石《2024年廣州市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之糧作篇,良种牢稳將為農戶們提供一份科學的配良選種指南,專業的技筑種植技術方案,為糧食綠色安全生產保駕護航。产保

自2007年起,廣州市已連續18年發布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有力促進了廣州市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農業品種更新換代、提升農產品品質、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

2023年,廣州糧食播種麵積連續第五年增長,共完成糧食播種麵積45.13萬畝、產量15.19萬噸,超額完成省下達糧食生產指標任務。

① 粵禾絲苗

“粵禾絲苗”是廣州市首個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也是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粵禾絲苗植株矮壯,株型緊湊,抗倒力強,後期熟色好。該品種每穗總粒數 122-150粒,結實率達85.8%-86.0%。豐產性較好,米質鑒定為國標優質2級和省標優質2級。

種植上按常規栽培管理,早施、重施分蘖肥,巧施穗肥,後期防止過早斷水,以免影響穀粒充實飽滿。該品種在廣東及南方稻區推廣應用前景很好。

② 南晶香占

喜看稻菽千重浪。“南晶香占”適宜廣州早、晚造種植,屬感溫型常規稻品種。該品種結實率達84.8%-88.0%,米質鑒定為部標優質2級。在種植時應稀播培育壯秧,適時移栽,也要防止過早斷水,以免影響灌漿結實。此品種需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③南桂占

南桂占屬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株型適中,分蘖力中等,莖稈韌性強,抗倒力強,後期熟色好。該品種每穗總粒數138-149粒,結實率84.6%-89.9%,豐產性好,米質鑒定為部標優質1級。種植上,按常規栽培管理,早施、重施分蘖肥,巧施穗肥,後期不宜過早斷水,以免影響穀粒充實飽滿。

 ④青香優19香

“青香優19香”入選2023年新增超級稻品種,屬感溫型三係雜交稻組合,葉色翠綠,葉姿挺直,其產量高、品質優、有香味。在種植過程中,秧田要注意培育壯苗,提高有效穗數。同時,需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做好跗線蟎、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以及對螺、鼠、草害的綜合防治。

⑤泰豐優208

稻花香裏說豐年。泰豐優208為感溫型三係雜交稻組合。植株矮壯,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強,穗大粒多,抗倒力中強。每穗總粒數145-160粒,結實率73.6%-74.5%,米質鑒定為省標優質3級。

種植管理上,應稀播培育壯秧,適時移栽;施足基肥,早施回青肥,重施分蘖肥;前期淺水分蘖,中期適時露曬田,後期幹濕交替,防止過早斷水,以免影響灌漿結實;同時注意重點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⑥ 二廣香占3號

田裏稻花香。“二廣香占3號”屬感溫型常規稻品種,豐產性較好,抗倒力強,耐寒性中強,米質鑒定為部標優質1級。該品種適合對米質要求較高的地區或企業生產種植。早造宜3月上旬、晚造宜7月上旬播種。種植時結合“三控”或“二減(減肥、減藥)”栽培的效果更好,要適當加大施用花肥和穗肥,以促進大穗和保持較高的結實率,也需重點做好蟲害防治,尤其是白葉枯病。

⑦ 粵甜28號

顆粒飽滿,香甜圓潤。“粵甜28號”在廣州適宜2月至3月、8月至9月播種,一級果穗率可達85%-86%。此品種籽粒黃色,甜度高,果皮薄,適口性好,品質較優,選擇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田塊種植。田間表現高抗紋枯病,抗莖腐病和大、小斑病。種植該品種時需加強田間管理,注意防旱排澇,及時防治病蟲,同時注意防治紋枯病和莖腐病,授粉後22-25天采收。種植時周圍300米範圍內不得種植其它類型玉米,防止串粉,保證品質。

⑧廣甜糯1號

廣甜糯1號為糯玉米(甜糯類型)單交種,在廣州適宜2月至4月、8月至10月播種。該品種果穗筒型,結實豐產性好;籽粒甜糯比1∶3,糯粒白色,甜粒白至淡黃。糯性較好,果皮較薄,適口性優。高抗小斑病,感紋枯病,抗倒力較強。種植過程,要嚴格隔離種植,防止串粉,保證產品質量;全生育期內保持土壤潮潤;及早防治地下害蟲,陰雨天前後注意防控紋枯病。

⑨ 華夏7號

豆鋤三遍,莢生連串。“華夏7號”是菜用大豆常規品種,生育期80-81天,豐產性好,畝產800-900公斤。夏播宜6月中旬-7月上旬,秋播宜7月下旬-8月上旬。種植時可采用點播或穴播,重施底肥,在花莢期補噴葉麵肥。種植時需要注意防治大豆花葉病。

⑩廣薯 87

金黃誘人,回味無窮。適宜廣州市種植的“廣薯87”萌芽性好、結薯早且耐幹旱,抗薯瘟病和蔓割病。適應性較廣,肥田、瘦田、水田、旱地均可種植,夏秋植、晚秋植都可獲得豐產。單株結薯數多,耐貯藏,蒸熟食味粉香、薯香味濃,口感好。種植時宜合理密植,適時早栽,前期適當加大苗期追肥量。夏秋薯植後120-140天可收獲。

良種配良技,穩產促豐收。

01促水稻單產提升——水稻節水減肥低碳高產栽培技術

本技術2017年入選國家發改委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2023-2024年入選廣東省農業主推技術,如今已在省內外累計推廣30餘萬畝。

本技術以水肥耦合技術為核心,以群體調控和低碳高產水稻品種為手段,通過肥、水、種、密等措施的優化集成,在保持水稻高產的同時,降低化肥與灌溉水用量,減少稻田溫室氣體排放與環境汙染。與傳統種植技術相比,本技術節水20%-30%、節省氮肥約20%、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約30%、減少農業麵源汙染20-30%、增產10%以上。

該技術,首先要求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其次,根據地力產量和目標產量確定施氮量,確定不同時期施肥量及比例,來優化施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第三,采用幹濕交替灌溉和中期曬田相結合的水分管理措施,在滿足水稻水分需求的同時節約灌溉用水,減少甲烷排放。移栽後在田間安裝水位管監測地下水埋深,並劃分“移栽後10天內、移栽後10天-夠苗曬田前、夠苗期-倒二葉抽出期、倒二葉抽出期-見穗、見穗-成熟期”等不同生育階段進行田間水分指標管理,從而實現節水減肥低碳生產的目標。

02優質稻農藥減量控害技術

當前,廣東已成為我國優質秈稻主要產區,水稻品種70%以上為優質稻。優質稻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是根據水稻主要病蟲害的發生為害特點,研究集成優質稻主要病蟲害防控農藥減量控害的技術。該技術主攻優質稻種植期間存在的相關問題,通過結合生物防治、精準施藥等農藥減量控害技術的運用,培育稻田生態係統的控害能力。

在實施過程中,首先選擇抗病優良品種,調整播栽期避免與病蟲害高發期吻合。其次,用防蟲網覆蓋秧田、在田間放置性誘捕器、在田地周邊安裝殺蟲燈等方式,防控稻飛虱、誘殺鑽蛀性螟蟲、稻縱卷葉螟等害蟲。同時,在田埂種植波斯菊、香根草等植物,為天敵提供棲息地、誘集鑽蛀性螟蟲以保障作物不受其影響。最後,根據作物生長周期以及氣候變化,結合病蟲發生情況進行針對性用藥,采取全程追蹤的方式以促成作物健康生長。

03“水稻秸稈高效腐熟還田技術”

“水稻秸稈高效腐熟還田技術”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秸稈高效還田技術方案,解決了水稻秸稈還田過程中存在的秸稈分解慢、秸稈還田後產生有機酸、導致病蟲害發生風險加大等問題。該技術通過秸稈粉碎拋撒、生物促進秸稈腐解、碳氮調節、秸稈旋耕入土、增施石灰、水分管理的方法,以達到調節秸稈碳氮比例、改良土壤環境、消殺部分水稻病蟲害等目的。采取此辦法可使秸稈高效還田,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04農業害蟲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控、理化誘控是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該技術是利用害蟲天敵來控製有害生物的技術,通過天敵的寄生或捕食作用,將害蟲控製在經濟損害水平閾值以下。使用害蟲生物防治技術,可相應降低農藥的施用量,有利於保護田間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減少農藥殘留,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對害蟲具有長期的控製作用。

該技術要點,首先需建立良好的田間生態環境:包括合理布局作物的品種、種植密度,合理輪作,合理休耕;保持田園的清潔,加強水肥管理;對於果園生態係統,設置蜜源植物、引誘植物,同時進行果園生草、作物間套種等措施培養良好的生態環境;對於設施生態係統,種植前高溫悶棚殺菌。

該技術包括三項使用技術:一是利用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蟲技術;二是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技術;三利用捕食蟎防治作物害蟎、害蟲技術。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生物防治技術前15天及使用後30天,禁止使用化學殺蟲劑。

【作者】黃麗豪


編輯 任亞航

更多内容请点击【知識】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