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決策交易站
指數決策交易站

製約耕地永續利用和糧食安全

时间:2025-05-05 04:43:22来源:

“華南三熟區酸化耕地土壤改良與培肥技術”入選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_南方+_南方plus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而酸化是土壤推技華南地區耕地退化的最主要因素,製約耕地永續利用和糧食安全。培肥為解決這一耕地質量頭號難題,技术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下稱“資環所”)聯合廣東省農業環境與耕地質量保護中心開展科技攻關,入选集成創新完成降活性酸、农业农村阻潛性酸以及控酸化因子產生為核心的部主綜合治理技術體係——“華南三熟區酸化耕地土壤改良與培肥技術”。

目前,华南該技術模式被納入廣東省酸化耕地治理省級和縣級實施方案,熟区酸化术連續3年入選廣東省農業主推技術,耕地改良2024年成功入選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土壤推技

瞄準產業需求,打造硬核科技

據了解,技术由於多年來對耕地不合理的“重用輕養”,我國耕地土壤退化問題十分普遍。其中,華南地區耕地土壤酸化問題尤為突出,土壤酸化會導致農作物大幅減產,嚴重酸化區域甚至絕收。此外,土壤酸化還是南方耕地農作物重金屬超標的主要原因之一。

廣東省地處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風化淋溶作用強烈,較易形成酸性土壤,加之過去的30年間化學氮肥的大量施用,導致耕地土壤酸化加劇。廣東耕地土壤平均pH值約5.5,其中pH 4.5~5.5 範圍內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麵積的56.38%,pH 5.5~6.5 範圍內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麵積的41.65%,土壤酸化已成為廣東耕地質量的廣譜性、關鍵性限製因素。

治理酸化土壤刻不容緩!

近年來,資環所聯合廣東省農業環境與耕地質量保護中心積極開展技術攻關,針對酸化耕地治理存在的實際問題,集成創新綜合治理技術模式,多措並舉、精準發力,打造示範樣板田,開展技術培訓指導,擴大示範推廣,致力於解決全省耕地質量頭號難題,保障糧食安全。並創新集成“華南三熟區酸化耕地土壤改良與培肥技術”。

該技術涵蓋基於新型堿性改良劑中和活性酸,快速將酸性土壤pH提升至適宜作物生長範圍之內的“降酸”過程;減緩潛性酸釋放,穩定土壤pH值的“阻酸”過程;減輕新酸化危害因子產生的“控酸”過程。

近兩年,該技術模式僅在台山市和南雄市的落地麵積就達到30多萬畝,糧食增產10%以上。依托該技術在台山市都斛鎮打造的酸化耕地治理樣板田分別承擔了“2022年全國高素質農民培育暨酸化耕地治理培訓會”以及“2023年全國酸化耕地治理現場觀摩會”,促進了技術的應用推廣。

科技創新引領,推動酸化耕地治理

廣東省耕地土壤脫矽富鋁化嚴重,采用傳統堿性改良物質進行改良後很快返酸,連續施用堿性物質又會造成土壤板結、微生物活性降低、養分元素有效性差等更為嚴重的次生問題,酸化成為廣東耕地質量的頑疾。但由於全省各區域耕地土壤類型多樣、酸化特征各異、種植製度差異較大,給土壤改良帶來巨大挑戰。

基於“降酸、阻酸、控酸”的總體技術思路,結合各地實際情況,資環所土壤改良與培肥團隊製定出個性化、可持續化的酸化土壤治理技術方案,並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優化創新。

針對有機質含量中等及以下的土壤構建了“碳高盈餘+活性酸消減”的增碳減酸模式,針對有機質含量中等以上的土壤構建了“碳低盈餘+活性酸消減”的技術模式,針對水旱輪作區構建“旱作增碳+稻作減酸”的協同增效技術模式。近3年,酸化耕地治理技術示範推廣麵積達到56萬畝,實施區域土壤pH提升超0.5個單位,酸化狀況得到有效緩解,糧食畝產量平均提高10%以上。

資環所積極開展酸化耕地治理技術的推廣應用工作,有效支撐了全省酸化耕地的治理。同廣東省農業環境與耕地質量保護中心聯合打造的酸化耕地治理技術路徑被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評為全國農田建設優秀成果,協助省農業農村廳舉辦全國高素質農民培育活動(酸化耕地治理)以及全國酸化耕地治理綜合技術示範推廣現場會。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趙飄飄

更多内容请点击【探索】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