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主研發的膜包膜控釋、納米增效、法智肥技生物降解等核心技術,造中突破國際專利壁壘,国缓肥料利用率達國際領先水平。控释截至目前,术铸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緩控釋肥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绿色年產能超700萬噸,标杆市場占有率穩居全球第一。膜”2月18日,法智肥技在緩控釋技術助力世界糧食安全高峰論壇上,造中土肥高效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缓山東農業大學黨委常委、控释副校長王勇表示,术铸中國緩控釋肥技術已實現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绿色跨越式發展。
20年前,中國緩控釋肥技術領域還是一片“無人區”。麵對國外技術壟斷、農業資源約束的雙重壓力,中國農業科技工作者開啟了自主創新的“長征路”。
“包膜控釋肥最早由國外研發,主要應用在花卉、草坪上,關鍵核心技術都被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掌握。2006年,金正大集團最早投產的緩控釋肥達到產業化規模後,打破了國外壟斷,我國才真正有了商品化、產業化的緩控釋肥。”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民介紹,“在過去20年的發展中,緩控釋肥產品從不被農民認知、逐步接受到現在成為了大多數農民優先選擇的肥料品種。隨著緩控釋肥示範推廣的不斷擴大,我國的緩控釋肥產業也實現了從規模領先到標準領先、服務領先和技術領先。”
傳統包膜控釋肥膜材主要來自石化產品,資源不可再生、降解難度大,為此,科研人員緊盯製約我國綠色緩控釋肥料創製的關鍵性技術難題,聚焦新型肥料創製與工程化技術研究。“曆經10餘年攻關,項目團隊以發明膜材改性技術、生產工藝等控釋技術為突破口,攻克生物基材料成膜難、養分釋放與作物吸收匹配度低等世界性難題,成功研發利用綠色生物基材料替代石化類膜材的控釋肥新技術。”山東農業大學教授楊越超介紹了最新緩控釋肥研發成果,該技術在2024年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截至目前,中國緩控釋肥相關專利數量占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主導製定多項緩控釋肥的國際標準,技術輸出覆蓋亞洲、非洲、南美等50餘國。中國緩控釋肥產業的發展,不僅彰顯農業科技的硬實力,更讓“中國智造”成為全球綠色農業的標杆。
荷蘭EKOMPANY公司是歐洲第二大控釋肥企業,於2016年被金正大集團全資收購。“中國在緩控釋肥領域發展迅速,有著成熟領先的技術和產品,一流完善的服務推廣模式和體係。中國模式已完美地嫁接在我們公司,大大降低了我們的成本,提高了我們的市場占有率。”該公司總經理馬丁·德克爾認為,中國緩控釋肥不論是技術還是推廣模式都走在了全球行業前列,值得歐洲國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