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見時代之風,把主冰淇論經營之禾。流茶淋赛繁華的饮品商業舞台上,品牌的牌开光芒璀璨奪目,而大多數品牌背後都有一股“看不見的个遍力量”,他們就是后位华东——品牌合夥人。
重磅推出《共贏合夥人》專題,资深將對話100位超級合夥人,加盟記錄和了解他們從選擇項目到與品牌實現共贏的把主冰淇過程。
這是流茶淋赛《共贏合夥人》係列的第5位訪談對象。
作者 | 王梓旭
編輯|童潔
除非特別標注文中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李薇(化名)的饮品經曆頗具代表性,早年從事外貿行業的牌开她,於2018年投身正值風口的个遍茶飲市場,憑借敏銳的后位华东市場嗅覺和有效的運營管理,迅速擴張,资深她曾一度管理著橫跨多個主流品牌的二十餘家門店。
然而,多年深耕茶飲“紅海”的經曆,也讓她深刻體會到該賽道的激烈競爭與內卷:品牌生命周期短、食安風險潛伏以及對捕捉轉瞬即逝的市場熱度的極度依賴。
她坦言,運營茶飲品牌,時機至關重要,開店時機直接影響回報周期,且部分品牌勢能的快速衰減,使得持續規模化擴張充滿不確定性。
在2023年底,李薇決定,逐步收縮其在茶飲領域的布局,將精力與資源“All-in”到現製冰淇淋品牌——野人先生。
截至目前,她簽約了21家野人先生目前已全部開業,同時其公司還管理著剩餘的十餘家茶飲門店,總數將達到三十餘家。據其透露,目前門店年營收已破億。
值得注意的是,其冰淇淋門店的拓展並未受季節限製,有近半數是在冬季簽下並籌備開業,這與她對茶飲“趁熱打鐵”的經驗形成了鮮明對比,背後是對該冰淇淋品牌長周期生命力的判斷。
為什麽她會選擇從茶飲轉向冰淇淋?all in野人先生的背後又有哪些洞察與思考?
幾乎開遍了主流茶飲品牌
品牌數讀:你是什麽時候開始做加盟的?之前的從業經曆是否對加盟有幫助?
李薇:我是從2018年開始做加盟的,加盟的是當時特別火的一點點。加盟之前我是做外貿的,跟餐飲完全沒有關係。是因為有朋友在其他區域開了一點點,覺得挺好,我就嚐試了一下。
品牌數讀:這些年你都加盟過哪些品牌?是不是主要集中在茶飲?
李薇:是的,早期主要做飲品。除了一點點,還做過茶百道、一些檸檬茶品牌(比如林裏)、喜茶、霸王茶姬等,總結來說除了蜜雪冰城之外的主流茶飲品牌基本都開過,最多的時候,各品牌加在一起有二十幾家店。
品牌數讀:你現在總共有多少家門店?野人先生目前的情況是怎樣的?
李薇:目前茶飲還剩下十幾家店在運營。野人先生這邊我簽了21家店,目前已經全部開業了。所以我們整個團隊現在負責的總門店數是35家左右,算是巔峰狀態了,根據目前數據來算整體年營收大概在1.2億左右。
品牌數讀:是什麽讓你決定將在飲品行業積累多年的資源和精力,幾乎全部轉移到野人先生這個冰淇淋品牌上?甚至在冬天也大量開店?
李薇:最核心的原因是我判斷冰淇淋這個賽道,尤其是野人先生這個品牌,它的生命周期會非常長,不像很多飲品品牌勢能下降那麽快。我覺得野人是可以讓我做到退休的事業,我對它的產品(用料好、健康)和品牌有自信,認為它短期內難以被模仿,這種長期的穩定性對我非常有吸引力。
模式上,最核心的是“試吃”環節,這讓顧客完全不會踩雷,增加了購買意願和發現驚喜口味的機會,轉化率很高。同時,雖然是冰品,但服務很熱情、有溫度,注重提供情緒價值和客戶體驗,這和很多傳統冰淇淋或快消飲品很不一樣。
所以在冬天最冷的時候,我一下就簽了11家店,因為我不擔心它像飲品一樣兩三年就過氣。另外,這個品牌解決了之前我團隊人員的“出路”問題,給了他們一個穩定的、可以長期做下去的平台。
茶飲與冰淇淋有何不同?
品牌數讀:之前茶飲的經曆中你“踩”過哪些坑或者學到了什麽?
李薇:之前確實踩過一些坑。比如在杭州開過一家房租比較高的飲品店,因為競爭太激烈最後算下來其實是賠錢的,也經曆過一些品牌的食安風波。
最大的感受是,茶飲品牌生命周期相對較短,更新迭代非常快,抓住品牌剛火、勢頭正猛的時候開店非常重要,同一個品牌春天開和冬天開,回本周期完全不一樣。很多品牌可能火個半年、一年就開始走下坡路了,當你想開多家店時可能都不一定敢開了。
品牌數讀:那你是如何判斷一個品牌是否有潛力、值得加盟的?
李薇:對於茶飲品牌,主要是看熱度。我會去不同城市看,結合外賣平台數據、現場排隊情況、小程序顯示的單數或杯數等,基本能估算出日均和月均業績。
同時我還會觀察門店用料,大致判斷毛利水平,茶飲很大程度是看品牌勢能和市場熱度。但野人先生是個例外,當時它在北京還沒開放加盟,我沒有任何數據參考,也沒做任何調研,就是自己吃了兩次,覺得產品好、模式好,加上和創始人麵談時感受到他的真誠(他一直在強調業績沒飲品高、有關店等風險)就決定做了,算是最“冒險”的一次。
品牌數讀:茶飲和冰淇淋這兩個品類在選址上的差異會很大嗎?
李薇:剛開始我還是沿用做飲品的思路,覺得人流量大的地方就好,總想往商場的B1、B2 層擠。但實踐了大概半年才轉變過來,發現這個思路是錯的。因為B1、B2通常小餐飲多,客單價低,環境嘈雜,不適合野人這種需要一定空間進行試吃、體驗、甚至排隊的模式,即使人流量大,轉化率也可能很差。
野人的客單價相對較高(上海均價40元左右),需要匹配的客群和消費場景。現在我們選址不再隻看人流,更看重“有效客流”和“轉化場景”。比如會優先考慮能覆蓋大量家庭客群的社區型商場,哪怕它整體人流不是最大。位置上,不需要絕對的C位,但鋪子的動線要能讓顧客方便地進店或在店門口完成試吃。
我們判斷,隻要能讓人試吃到,業績就不會差。而且事實證明,上海業績靠前的店很多都在郊區這類社區型商場。
品牌數讀:環球港是上海非常大的購物中心,聽說你在那裏開了兩家店,這是基於什麽考慮?
李薇:環球港B2的店開業後生意非常好,排隊情況比較嚴重。商場方主動找到我們,希望我們在三樓(主要是兒童業態和餐飲)再開一家店,以此分流顧客,提升樓上顧客的消費體驗,他們甚至為此做了詳細的分析報告。
一開始我們也有顧慮,擔心會影響樓下店的生意,但經過商場方的細致分析和我們現場考察,覺得他們的邏輯是對的,樓上的客群(兒童、大餐後)和場景確實非常匹配野人的產品特性(健康、解膩),而且能解決樓下排隊過長的問題。
最終開了之後,發現樓下店的業績不僅沒受影響,反而還有增長,樓上新店的表現也很好,證明了在一個大型商場內根據不同客群和場景開設多家店是可行的。
團隊建設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品牌數讀:你似乎很重視團隊建設和員工管理,能具體談談管理理念和做法嗎?
李薇:我覺得團隊是成功的關鍵,我的管理理念核心是“讓員工開心,客戶才能開心”。
架構與分工。我們有清晰的層級,從我(負責開發選址和總體策略)、合夥人(運營主管)、區域督導、片區店長(管4-5家店)、到門店雙店長(正/副),層層分擔管理職責,確保運營能做細。
人員儲備。我們非常注重人員培養和儲備,簽了21家野人店的時候,每家店的店長都已經安排好了,此外還有大概10個店長在“排隊”等著接手新店,這些儲備店長會先在我們現有的野人門店工作學習,確保他們熟悉模式和要求。
股份激勵與薪酬。我們大量釋放股份給核心員工(運營主管、稽核、店長),讓他們成為合夥人,真正把店當成自己的事業來做。一家店通常配兩個(合夥)店長。同時,我們給的崗位工資本身就比較高,並且不會因為員工入股了就降低工資或福利,晉升通道也暢通。我認為店長首先是優秀的管理者,其次才是合夥人。
賦權與信任。做野人先生後,我反複強調“不允許壓縮損耗”,試吃等損耗占比不能低於15%,低於了反而要找你談話。我給每個夥伴“老板的權利”,可以隨意贈送給顧客品嚐,不需要有成本顧慮。
我認為隻有讓顧客充分體驗到產品的好,才能帶來長期的複購,這點投入是值得的,絕不能為了省這點錢犧牲客戶體驗和潛在轉化。我要的是門店長期健康的增長,而不是短期的利潤最大化。
品牌數讀:想嚐試加盟的小白新手與你這樣的職業加盟商相比,主要區別在哪裏?
李薇:其實區別還是挺大的。首先心態與抗壓能力,職業加盟商經曆得多,更能理解投資有風險,對初期可能出現的業績低穀有預期和承受能力。新手可能期望值過高,遇到挫折容易心態失衡。
資源與儲備。我們有成熟的團隊架構和大量的人員儲備,可以快速開店並進行有效管理。小白通常是單打獨鬥,人員招聘、培訓、管理都是挑戰,員工流失風險也高。
運營深度與應變。專業團隊能更深刻地理解商業模式的細微差別,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策略。比如,野人一個店我敢配8個人去做試吃轉化,小白可能基於成本考慮就不敢這麽做,結果業績就會差很多。專業團隊也更能熬過開業初期的低潮期,持續優化運營。
對行業的理解。隔行如隔山。我雖然在餐飲業多年,做冰淇淋也踩了半年選址坑,小白跨行業更容易想當然,對很多運營細節、風險點缺乏認知。
品牌數讀:那你有什麽給新手的建議嗎?
李薇:盡量不跨行,最好在自己熟悉且專業的領域去做。同時,要認識到創業有風險,投入的資金應該是自己能承受損失的範圍。
親力親為或找對人也很重要。如果不能親力親為去深入了解,那就要找到非常專業且值得信任的合夥人或職業經理人團隊來合作,否則風險很大。不要隻聽品牌方畫餅,要自己研究透徹。
調整心態。不要隻看短期熱度,如果是做需要長期經營的品牌,就要有長期投入的心態和耐心。